许多人心中,网红似乎就意味着一飞冲天,许多生活困苦的年轻人借助网络热度实现了命运的逆转,财富似乎可以接踵而来。而对于孟凡森来说,现实远没有那么简单。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孟凡森的生活就与“富裕”无缘。他来自山东一个贫困的渔民家庭,家里有多个孩子,父母靠捕鱼为生,辛苦劳作一年,挣的钱勉强够全家人的温饱。
当孟凡森六岁时,父母决定带着他从山东老家搬到苏州,而生计依旧靠卖鱼为主。生活并没有改变,他的父母在苏州的一个菜市场上设立了一个小摊子,继续着以前的生活方式。孟凡森也从未享受过属于儿童的童年,他很早就进入了成人的世界。在菜市场的嘈杂环境中,他早早学会了如何与顾客讨价还价,如何帮助父母宰杀鱼。这个市场,远非儿童应当成长的地方。每天,这里弥漫着鱼腥味和泥土气息,噪声不断,来来往往的人们议价、吆喝,生活的节奏急促而吵闹。
尽管如此,孟凡森并没有其他选择。在家里的经济状况下,他只能跟着父母一起工作,六岁的他就被视作了家庭的“小大人”。他不仅要帮助父母看摊,还要参与卖鱼的过程,年幼的他已经承担起了不少大人的责任。那时候的孟凡森,和许多同龄的孩子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富人区,许多孩子正在享受钢琴、芭蕾、跆拳道等高档教育,而孟凡森却只能在这座杂乱的菜市场度过他的童年。
2010年3月,孟凡森的父母依旧在寒冷的冬天里劳作。冬季的菜市场尤为寒冷,冰冷的水让孟凡森不得不赤手捞鱼、杀鱼。在这种环境下,他的双手常常冻得发红发紫,而他却只能忍受。正是在这时,一个路过的网友拍下了他的一组照片,随后,这三张照片在网络上疯传,孟凡森的名字也因此迅速走红。
随着这三张照片的广泛传播,孟凡森成为了“杀鱼弟”,一个让人心疼又充满反差萌的网络人物。他瘦弱的身躯和他熟练的杀鱼动作形成鲜明的对比,吸引了大批网友的关注。许多人看到他的表现时,心中泛起了不禁怜悯的情绪。毕竟,这样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应该是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的,而不是在寒冷的市场中忙碌劳作。他的命运因此发生了变化,曾经的贫困少年,瞬间变得引人注目。
然而,孟凡森的走红并没有为他带来太多的改变。尽管他迅速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尽管有很多人试图为他发声,但他的生活依旧没有改变。他依然和父母一起,生活在那个贫穷、压抑的环境中。尽管社会各界给予了他同情和支持,但孟凡森并未真正得到过属于他的关怀和帮助。孟凡森的父母似乎更看重他能为家里带来什么,而不是他本应享有的教育和未来。
2011年初,孟凡森和父亲一同出现在一档综艺节目上。节目中的孟凡森已经不再是那个脏兮兮的孩子,他穿上了整洁的衣服,表情也比过去显得更加成熟。在节目中,孟凡森与父亲之间展现出深厚的父子情感。许多人看了节目后,都感到深深的触动和同情,甚至有不少网友建议他趁机接受教育,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当时,人们都希望孟凡森能够抓住机会,摆脱过去的困境,走向更好的未来。然而,时光流转,孟凡森的命运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2011年12月,记者再次采访孟凡森时,却发现他早已缺课很久。学校的老师透露,孟凡森并不热爱学习,且脾气暴躁,家庭的支持更是微乎其微。
孟凡森自己也表示,他希望能够继续上学,甚至透露自己喜欢学校,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耍。但在家庭的压力和父亲的态度下,他并未能继续学业,而是被迫回到家里,继续着杀鱼的工作。这时,孟凡森的父亲似乎更多地看中了孟凡森的名气带来的利益,而不是孩子的未来。为了招揽生意,他在自家摊位上挂起了巨大的招牌,宣扬“杀鱼弟”的名字。
孟凡森的生活虽然因名气稍有改变,但他始终无法逃脱生活的困境。作为一个父母不曾真正关心的孩子,孟凡森的命运越来越被压制在现实的重压下。他在菜市场度过了童年,成为了父亲生意的一部分,却从未有过真正的自由。即使在学校,他也始终无法摆脱父亲和家庭的束缚。
生活的压力和父亲的暴力最终将孟凡森逼上了绝路。2013年10月,他因家庭暴力受伤,嘴唇裂开,头部严重肿胀,新闻曝光后,才有更多的人开始了解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孩子背后的痛苦。孟凡森的父亲,曾经在公众面前表现出一个贫穷但勤恳的形象,但在孟凡森的生活中,他却是那个掌控一切、极度自私的存在。
孟凡森的自杀未遂并未改变他的生活轨迹。在2018年,孟凡森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百草枯成了他最后的选择。尽管他被成功救治,但他的命运并没有因这一事件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社会的关怀,家庭的支持,似乎都未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希望。
对于孟凡森来说,或许从未真正享有过的童年、缺失的家庭关爱、父亲的暴力和冷漠,终究逼他走上了这条绝路。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努力似乎总是徒劳无功,命运也似乎总是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