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時期(1927.8-1937.7)
編輯
南昌起義後,中國共產黨武裝力量沒有自己的統一的軍服。部隊中有人穿著國民革命軍軍服、有的穿著自己縫製的衣服。
在中國工農紅軍時期,1929年,紅四軍第一次製作了統一的軍服,衣服按中山裝式樣,帽子使用八角帽和仿蘇軍18式軍服(俄語:Военная форма РККА (1918—1935))樣式的布瓊尼帽。帽徽為紅色五星,領章為紅色領章。多為布縫製。
中國工農紅軍軍服(毛澤民)
中國工農紅軍軍服(楊尚昆),頭戴布瓊尼帽
中國工農紅軍軍服(胡耀邦)
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的幹部,軍服顏色差別很大。(1936年)
毛澤東和賀子珍
周恩來、毛澤東、博古在延安(1937年)
抗日戰爭時期(1937.7-1945.8)
編輯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使用的是黃綠色軍服,而新四軍使用的卻是灰色軍服,布料有區別,但不分尺寸大小。上衣長度固定,均為二尺五。
軍帽是德國陸軍將軍西克特根據歐洲的滑雪帽,為國民革命軍設計的。為適合東方人特點,特意將帽檐縮進了不少。
抗日戰爭時的八路軍幹部軍服(1940年)
抗日戰爭時的新四軍軍服(1940年)
抗日戰爭時的新四軍軍服(1943年)
八路軍的士兵,帽子是國民革命軍的標準軍帽,但佩戴紅軍時期的領章
1944年10月,毛澤東(左前2)和朱德(左前1)在延安機場檢閱南下的八路軍359旅,前左3是王震旅長
毛澤東和兩個小八路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1945.9-1949.10)
編輯
第二次國共內戰初期,使用的軍服與抗日戰爭時期相同。國共內戰前期,各地解放軍的軍服沿襲各自傳統,並不統一,甚至軍服顏色大相逕庭。著名作家柳青的作品《銅牆鐵壁》中提到他所在部隊穿的是藍灰色軍服,行軍途中遇到其他主力部隊穿黃綠色軍服覺得很驚詫。
1948年12月召開的全軍後勤會議,對統一軍服問題進行了研究。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專門指示,如果軍服統一不起來,起碼全軍要統一軍帽。1948年12月23日,中央軍委首次下達「統一全軍軍帽式樣」的命令:[14]「各區軍隊現已常在同一戰場作戰,為易於識別起見,明年單軍帽統一樣式,現軍委已規定樣式,交各區來開後勤會議的同志帶回,望各區即照軍委規定的新式樣製造,不再自定樣式」。
軍服為黃綠色棉平布中山裝,胸前佩帶長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頭戴圓形短檐帽(即解放帽),帽徽為八一軍徽。期間,華東軍區海軍在成立後,將陸軍軍服改為白色,配發大沿帽,水兵配發水兵服,使用了非制式的海軍軍服。
開國大典上,戴鋼盔受閱部隊「有的戴繳獲的日本鋼盔,有的戴德國鋼盔,也有戴蘇聯支援的日式鋼盔」。
國共內戰初期的軍服(1946年)
1949年統一後的解放軍軍服(1950年5月10日)
1949年以後(1949.10-至今)
編輯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不斷更新換代,先後一共進行了大大小小12次軍服改革與調整:
「五〇」式軍服
編輯
主條目:中國人民解放軍50式軍服
1950年1月4日起,陸軍穿土黃色軍服,海軍軍官穿上白下藍軍服,水兵穿水兵服,空軍上土黃下藍軍服;胸前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平時戴大沿帽。陸軍使用國共內戰時期的軍徽帽徽,海軍使用在軍徽後襯鐵錨的梭形帽徽,空軍使用在軍徽後襯金鷹雙翅的帽徽。女兵軍帽同男兵,夏天配發長裙。這樣的軍服樣式,也就是50式軍服。
1950年12月7日和1951年1月31日,總後勤部部長楊立三給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的兩次關於改變軍帽樣式的請示中提到:前線部隊普遍反映戴大蓋帽行軍作戰中穿雨衣戴斗篷和鋼盔很不方便,而且成本也高,相當於三頂單帽,建議今後作戰剿匪部隊發四九年單軍帽式,大蓋帽一律發後方機關、學校、警衛部隊用。1951年2月總參謀部確定,從當年開始,陸軍幹部、戰士的大檐帽陸續改為解放帽,女軍人改戴無檐軟帽,大檐帽留作禮帽用,陸軍軍服改回為黃綠色。
「五零」式軍服(滕代遠)
「五五」式軍服
編輯
主條目:中國人民解放軍55式軍服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階制後,於1955年10月1日起在全軍正式裝備55式軍服。55式軍服為仿照蘇軍54式軍服(俄語:Военная форма ВС СССР (1946—1968))設計。這套軍服分為禮服、常服、野戰服、大衣、夏裝等眾多品種。並有肩章作為軍階標誌。從元帥到尉官均有禮服、常服。軍官常服佩戴軍階肩章、兵種領章,男軍官戴大檐帽。士兵野戰服戴船型帽,佩戴軍階和兵種符號領章。女軍人佩戴無檐帽。五五式軍服式樣複雜,種類繁多。並且是目前解放軍歷史上唯一在常服上佩戴勛表的軍服。陸軍軍服為棕綠色,海軍軍官穿上白下藍軍服,水兵穿水兵服,空軍為棕綠色上衣和藍色褲子。
1958年越南人民軍在中國軍事顧問的建議下決定採用55式軍服的設計,命名為58式軍服,成為越南人民軍第一套正式軍階制軍服,此款軍服一直使用至1982年停用。
55式元帥禮服(彭德懷元帥、葉劍英元帥1958年訪問蘇聯)
55式元帥禮服(林彪元帥)
彭德懷元帥的55式節假日禮服(僅元帥及將官配發)
55式將官禮服(粟裕大將。同時佩戴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55式海軍將官禮服(蕭勁光海軍大將)
55式空軍將官禮服(吳法憲空軍中將)
朱德元帥的常服
彭德懷元帥的常服大衣
55式將官常服(張雲逸大將,佩戴有八一、獨立自由、解放三大勳章的略章)
55式海軍將官夏常服(左、蕭勁光、1957年8月)
55式空軍將官常服(鄺任農空軍中將)
55式將官常服(1960年)
55式空軍校官常服(王海空軍中校)
55式駐朝志願軍尉官常服(志願軍少尉)
55式夏季空軍尉官常服(軍醫中尉)
55式士兵常服(冷鵬飛化學上等兵)
仿55式設計的越南58式將官及校官常服
仿55式設計的越南58式將官常服(阮志清大將)
仿55式設計的越南58式將官常服(陳文茶大將)
仿55式設計的越南58式空軍校官常服(范遵空軍上校)
「五八」式軍服
編輯
主條目:中國人民解放軍58式軍服
1958年7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作出《關於修改服裝制式的決議》,陸、空軍士兵的船形帽改為解放帽;軍官大檐帽保留,在節日和外交等場合佩帶肩章時戴用,平時也改為解放帽。對軍階符號做了調整,幹部改為一般場合佩戴軍階領章,較正式場合才戴肩章和兵種符號領章。1959年4月9日《解放軍報》刊發了《今年陸空軍官兵發解放帽》的報道:
陸、空軍士兵今年夏季改發解放帽,不發船形帽;軍官的大檐帽保留,同時發給解放帽。改發解放帽後,陸、空軍士兵一律不再戴船形帽;軍官在佩戴軍階肩章、扎武裝帶時仍須戴大檐帽,在佩戴軍階領章時均戴解放帽。陸、空軍官兵的解放帽上一律佩戴各該軍種的小帽徽,帽徽釘於軍帽前面的中央,帽徽下緣距帽牆上緣零點五公分。
1961年10月9日,軍委辦公會議通過冬服配套服裝改革方案,由過去的單一的棉襖棉褲改為根據各地不同氣候條件配發罩衣(外衣)、棉衣褲、絨衣褲、襯衣褲等。
58式軍服(雷鋒)
陸軍士兵常服(1959年國慶10周年閱兵)
海軍水兵夏常服(1959年國慶10周年閱兵)
「六五」式軍服
編輯
主條目:中國人民解放軍65式軍服
1965年6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取消軍階制後,隨即廢止55式軍階服裝。解放軍全體官兵都使用相同的綴紅五角星帽徽的解放帽以及紅領章。男、女軍服式樣基本相同。幹部、士兵樣式基本相同,但是人們從衣服口袋還可以區分幹部和士兵。士兵為胸前兩個明扣挖袋,軍官為胸前兩個暗扣挖袋和下擺兩個挖袋。陸軍軍服為草綠色,海軍為藍灰色,空軍為草綠色上衣和藏藍色褲子。
1969年研製成功滌錦棉三元混紡單衣,此種面料稱之為「的確良」1971年批准定型和批量生產,稱「七一」式服裝,是六五式軍服的一個系列。由於的確良軍服的染色特性,軍服的色牢度得到提高。
1974年八一節,海軍開始換裝「七四」式海軍服,廢除了六五式海軍服統一的藍灰色中山裝及解放帽的式樣,恢復了水兵服、水兵帽和幹部大檐帽。全軍女軍人發無檐帽和夏服裙。
1978年配發「七八」式軍服,這是「七一」式的改進型,在冬裝上全面使用化學合成纖維,減輕了軍服重量,降低了單兵負荷,但式樣並未改變,依舊是六五式軍服的一個系列。
在軍隊之外,去掉帽徽領章的六五式軍服於文革時期也在民間大受歡迎,而身穿六五軍服頭戴解放帽的形象也一度成為外國人對中國人著裝的刻板印象之一。
65式軍服(1967年1月毛澤東和林彪)
軍級司令員(蕭華、楊成武、1966年10月)
迎接尼克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1972年2月)
「八五」式軍服
編輯
主條目:中國人民解放軍85式軍服
1985年5月至1988年9月使用,這套軍服模仿55式軍服樣式,但僅有常服。雖然沒有實行軍階制,但是軍官增加了肩章,士兵配發了新式領章。領章和肩章僅用來區分軍種。另外還有儀仗隊禮服。解放帽改為大檐帽,同時佩帶圓形「八一」帽徽和軍種肩領章。
85式陸軍軍服(右)
85式藏藍色海軍水兵服
「八七」式軍服
編輯
主條目:中國人民解放軍87式軍服
1988年中央軍委決定恢復軍銜制以後,軍服於同年10月1日裝備部隊。這套軍服參照了部分蘇軍69式軍服(俄語:Военная форма ВС СССР#Форма Советской Армии образца 1969 г.)的設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史上一個轉折點。其中有不同類型不同功用的軍服,如:禮服、常服、作訓服、演出服(文工團使用)、禮賓服(軍樂團、儀仗隊使用)、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
中越關係正常化後,越南人民軍於1994年參照87式軍服的設計仿製成94式軍服。
1997年為駐港部隊配發97式軍服。這套軍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裝的一些優點,但在結構、用料、顏色、服飾及配套方面均有改善。這套軍服並且增加了夾克式常服、毛衣、體能訓練服、士兵皮鞋、作戰靴及貝雷帽等新品種,並且新增加了綬帶、軍種胸標、姓名牌、臂章等服飾標誌。97式軍服於1997年5月1日首先在駐香港部隊試穿,隨後裝備駐澳門部隊,除貝雷帽和新式襯衣在日後作為「九九式」採用外,這套軍服並沒有在內地裝備。是87式軍服的一個系列。
1999年配發貝雷帽和新式襯衣,稱為99式軍服,是87式的一個系列。
2004年為士兵換發仿毛料常服,即04式軍服。這做到了官兵服裝外觀的基本一致。
2005年,空軍將穿著了56年的上綠下藍樣式的軍服配色取消,統一換為全藍軍服,稱之為05式軍服。05式軍服只有空軍穿著,除了顏色以外,沒有任何式樣的變化。
另外,從1999年以後生產的軍服,一律在右臂加臂章袢。
87式儀仗隊禮服
87式將官夏常服(用於春秋穿著),圖中人物為曹剛川上將
87式將官夏常服,圖中人物為郭伯雄上將(軍階現已被褫奪)
87式將官冬常服,圖中人物為梁光烈上將
97式軍官禮服(左)及女軍官夏常服(右)
97式海軍軍官常服(左)及白色水兵服(右)
仿87式設計的越南94式儀仗隊禮服
仿87式設計的越南94式將官夏常服(武元甲大將)
「〇七」式軍服
編輯
主條目:中國人民解放軍07式軍服
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最全面、最系統的一次軍服改革。07式軍服中:陸軍軍服顏色調整為松枝綠,海軍軍服調整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軍軍服在藍灰色基礎上作了適當加深,火箭軍軍服顏色為墨綠色和卡其色。並添加了胸標、臂章、級別資歷章、國防服役章等裝飾。
07式儀仗隊禮服
07式陸軍將官春秋常服,圖中人物為陳炳德上將
07式陸軍將官春秋常服,圖中人物為尤海濤中將,戴陸軍胸標
07式海軍水兵夏常服
07式海軍軍官春秋常服
07式海軍軍官冬常服,圖中人物為吳勝利海軍上將
07式空軍軍官冬常服,圖中人物為馬曉天空軍上將
07式火箭軍軍官冬常服,圖中人物為魏鳳和上將(軍階現已被褫奪)
「一九」式通用作戰服、「二一」式作訓服和作業服
編輯
19式通用作戰服是於2019年起逐步裝備全軍並準備部分替代07式軍服,最明顯的體現就是不再使用07式迷彩而是新式的「星空迷彩」;不再以軍種來分配迷彩,而是以所處地域為基準使用相應的迷彩圖案。俄羅斯方面應中國國防部請求移送了17套俄軍現役軍服,由此仿照俄軍軍服的設計首次引入了「勤務服」作為服裝種類。但在如常服與禮服的其他方面相較07式軍服沒有變化。
2021年冬季起,全軍開始換發21式作訓服和作業服。21式作訓服主要包括迷彩作訓服、特勤作訓服和作戰鞋(靴),品類系列更加豐富完善;21式作業服採用夾克款式設計,區分春秋、冬作業服,運用新的軍種顏色,配套大(卷)檐帽、作業服皮鞋等品種,這兩類品種在全軍分批分區組織換發[15]。
19式通用作戰服(蛙皮)
身著19式勤務服的魏鳳和上將(右)